陈帅
【专家点评】
在哲学社会科学研讨的整体之中,不免有若干学科不那么“抢手”:虽有共同价值,却由于研讨难度大等原因而遭到必定萧瑟,甚至堕入濒危的地步。怎么维护这些小众学科,防止其堕入偏僻通俗与后继乏人的恶性循环,是一项赋有挑战性的作业。自2018年起,国家社科基金建立冷门绝学研讨专项。近年来,该研讨专项的立项数呈上升趋势,仅上一年就有24个学术团队项目及77个学者个人项目得到立项,触及书籍学、敦煌学、濒危言语、古代科技、边远地方史、因明学等很多范畴。
这些研讨范畴之所以被统合进冷门绝学的结构内,是由于其传承与研讨中的确存在难点,遍及受制于较高的学术门槛和较小的研讨集体。所谓“冷”“绝”,正描述了这种困境。例如,古文字学的相关研讨不光触及训诂学、音韵学、文献学等,更要求学者可以对其时的前史文明语境,甚至地理、律令、医药等细节方面具有与文本内容相应的了解程度。这种阳春白雪的特色不光使研讨集体难以扩展,更让一般的学生、读者望而生畏。与此同时,咱们也要看到冷门绝学的特殊价值,维护其所承载的文明基因。正如咱们有必要对古文字有足够且深化的研讨,才干精确解读这些甲骨文、金文、书籍帛书中所记载的方方面面,深化对中华文明与前史的了解。因而,冷门绝学尽管处在文明的幽微处,却是文明传承的名贵资源,“为往圣继绝学”需求咱们在教育、科研等不同层面的活跃尽力。
将冷门绝学的传承融入高校的课程教育之中,是进步其社会认知度和培育研讨人才的有效途径。高校安排教育作业,一方面,可以根据专业培育方案,设置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,深化教育冷门绝学专门内容,培育专精人才;另一方面,也应在介绍、推行作业上有所尽力。人文社科方向的专业课程及通识教育最适于展现冷门绝学文明价值,这些课程的章节安排、教材编写可以有意识地扩展相关内容,并将其与其他常识板块、教育章节天然联接。以笔者所从事的因明学研讨为例,汉传因明作为中华文明对印度释教逻辑的诠释开展,触及释教、我国哲学、逻辑学等多方面常识,既可以作为“释教哲学”“我国逻辑史”课程中的一个章节,也可以在“批判性思想”等逻辑学相关教育中作为推论事例加以介绍。这种教育安排将冷门绝学触及的内容视作大范畴的小板块,有意识地淡化其“冷”“绝”的特色。当然,这不是要强行地过火削低研讨门槛,而是要让更多人能有一窥门内现象的时机,招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跨过门槛,有爱好参加研讨与传承的部队。
此外,冷门绝学研讨也是人文社科寻觅打破、整合资源的重要关键。由于许多冷门绝学长时间处于濒危状况,当前作业主要以有针对性的材料抢救、维护为主,这以后续存在着大片亟待添补的学术空白。如此巨大的研讨空间,既带来了压力,也蕴藏着新的“生长点”。
一方面,可以将冷门绝学作为技能使用立异的打破口。在很多材料收拾与剖析的需求下,可将数字人文使用于材料的存储与收拾,加快文献材料的收集、识读、点校、维护等作业,协助内容信息的剖析处理。比如,德国海德堡大学已开宣布一款语料库剖析东西,用来辅佐汉译佛典的文本研讨。跟着人工智能技能快速开展,可以有针对性地构建专业范畴的小模型,进步冷门学科的研讨功率,缓解人力不足问题。
另一方面,可以整合学术资源,建立跨学科协作渠道,然后优化学科生态。例如,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于2023、2024年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讨专项6项,触及书籍学、易学、因明学等不同范畴,包括多层面的研讨办法。之所以可以支撑如此广泛的研讨作业,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学院包含了前史、哲学、考古等多个一级学科,使院内学者可以根据各自特长敏捷建立高效的跨学科协作团队。假如扩展这种优势,在校园甚至院校协作中构建更为宽广的跨学科协作渠道,支撑安排学术团队,完善协作机制,在人才、材料、技能、设备等方面整合资源,将进一步集中力量推进冷门绝学的研讨作业。
(作者:陈帅,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)
项目团队:本报记者 方曲韵、王胜昔、张文攀、王冰雅、尚杰、李建斌 本报通讯员 薛静迪、何睿、张俊军